改造3843户,我市农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
乡村振兴
离不开群众的住有所居、住有宜居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
市建委持续推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,
全市3843户农房得到翻建修缮。
从“老破危”搬到“安心房”,
老百姓有了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老宅翻建,危房变身“安心房”
1月13日上午,在江宁湖熟街道和平村,72岁的危房改造户朱为本在屋前忙碌地张贴“福”字。这是朱为本在新房里过的第一个新年,聊起身后亮堂堂的新房,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“马桶、热水器、灶台、油烟机,该有的都有了。”眼前的朱为本家,是一座有客厅、卧室、卫生间的标准三室瓦房。朱为本热情地向小编介绍着自己的新家,称赞街道和村里没让他操一点心。
改造前
改造后
湖熟街道建管所工作人员介绍,朱为本是村里供养的五保老人,他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,墙体开裂,梁顶窗户腐坏,屋内常年阴暗潮湿。2022年5月,房子进行了原址翻建,重新规划布局,做了一个单独卫生间。
如今,四十多年的老宅彻底告别危房,变成了设施齐全的成套化新居。中午,朱为本从房里拿出新腌的腊肉、腊鱼在外面晾晒,“在新房里过年,幸福啊。”朱为本笑着说。
维修加固,改出满满“幸福感”
粉刷一新的白墙替代了此前裸露的土黄色砖墙,屋顶铺设的钢瓦换下了破碎水泥瓦。看着眼前这个整洁的“新家”,高淳区阳江镇莲花塘村72岁的杨炳生,感觉冬日暖阳照进心田。
“以前一到下雨天,就得端着盆,到处找漏雨的地方。”墙体开裂,房顶漏雨,一直是杨炳生的心头病。这次改造把屋顶全部换成了结实防水的新型钢瓦,墙面也进行了粉刷。杨炳生指着地面说:“你看,现在外面也下雨,但是地上干干净净的,木盆也用不着喽。”
改造前
改造后
和大多数高淳传统民居一样,杨炳生的家里保留了古朴的建筑风格。砖铺的地面和木结构的房屋,展示着高淳独特的乡村民居特色。阳江镇规划项目科工作人员介绍,杨老的房子是C级危房,所以采用的是维修加固的改造措施,也体现了“修旧如旧”。
外面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因为有新雨蓬,杨炳生安心地将衣服挂在外面,悠闲地在房里看电视。“村里面在厕所和房间加了一道墙隔开了,又给配了新的热水器和马桶,住得更舒服了。”杨炳生说。
乡村振兴,系统推进村镇建设
近年来,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推动农村住房条件提质、基础设施提升、乡村风貌提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,努力实现全市农村住房全面改善、环境更加宜居,持续推动城乡协调发展。
农村住房条件改善。朱为本、杨炳生的危房变新居,是我市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的缩影。2022年,除了超额完成3843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,我市全力聚焦农房安全,以农村经营性自建房为重点,“一户一册”消险解危583栋,保证“危房不进人、人不进危房”。
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。乡村振兴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,还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,2022年我市加快推进实施42个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项目。重点聚焦石湫、汤泉、淳化、白马、桠溪5个省级试点建设,打造美丽宜居小城镇样板。
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。从“住有所居”迈向“住有宜居”。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,我市持续挖掘村庄潜能,从建设整治、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、风貌塑造、改革创新、乡村治理方面积极探索,2022年超额创建1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。截至目前,全市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达到62个。
省级传统村落保护。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2022年我市新增3个“中国传统村落”,完成6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保护项目建设计划编制,正在实施17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建设。截至目前,南京共有5个行政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56个自然村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,我市将着力围绕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、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等重点工作,从试点引领、项目建设、政策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,提升村镇宜居品质,高质量推进我市城乡建设。
素材来源:建设三处
照片来源:市建委新闻中心
图文版权: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,转发请注明出处
编辑:李婕 审核:成诚 发布:宁建轩
动动手指点个在看呗